自古以来,国人对于“德”的践行和论述,要旨精道,始终倡导明德的风尚引领社会。《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者,本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新时代,如何才能明德守正?
明大德要对党忠诚,身正为范。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振兴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明大德,首要是对党忠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在新时代,尤其是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干部,要将理论学通、学透、学实、学深,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新要求,深刻领会思想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与核心要义,将自己摆进去,将工作摆进去,将岗位职责摆进去,常学常新,坚持不懈。只有学好理论,才能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任何环境和任何背景下对党忠诚,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信得过。
明大德,关键是身正为范。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进取、砥砺前行。有情怀,敢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更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要做到忠诚与身正、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相统一。只有身正才能服人,只有德高才能为范。
守公德要一心为民,为民守正。就是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执法为民,以人民为中心,为民守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守公德,首要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者和主体者,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心装人民,情系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守公德,关键是为民守正。国家倡导社会主义公德,其宗旨是为人民,维护人民的利益,倡导人民美德观。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公德意识、社会美德发展持续向善向好发展,“托举哥”、小红帽、绿丝带、快递哥等好人好事数不胜数,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美德观。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高尚的社会公德为基准,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民守正。
严私德要勤业精业,为人周正。就是严于自律,以德润身,勤业精业,树立正确的公私观、是非观和义利观。人之无德,行之不远。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
严私德,首要是勤业精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管是从我国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出发,还是从个人生活的幸福指数出发,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勤业敬业,才能生活富裕,国富民强。由此,严私德,就是坚持勤业、敬业、精业,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立足于本职岗位,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严私德,关键是为人周正。严于自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这是为人周正的基本要求与尺度标准。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在家庭,营造健康和谐温暖周正的家庭氛围,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保持健康朴实严肃的生活作风,心态阳光,家风和正。工作中,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等关系,清正廉洁,心系事业,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提高政治站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业余时,多读书,读好书,用高尚的思想文化陶冶情操,保持健康心态、积极心态,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积极向善的人格锤炼自己,为人周正。
作者:程宇昌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