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校企联合新模式——校、企、人 三方痛点

返 回


一、把握新风向

二、重析校企联合

三、校、企、人三方痛点

四、缩短最后一公里


对症下药,前提是精确地知道病症在哪里。同样,为推动校企联合工作顺利进行,就要精确掌握校、企、人三方痛点。



接下来,小编便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北京绿京华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夺对校、企、人三方痛点解析的现场内容进行还原。


 

学校痛点——体制僵化

 

1、教学内容同行业岗位需求脱节

当前职业院校,绝大多数仍然无法按照实际岗位要求从业人员的技能,在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2、师资、教材、课件等软件,无法很好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要求

职业教学师资基本都按公务员标准招聘录用,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只顾课本理论。

教材采用正规出版社出版教材,导致教内容出版时内容就已经过时,缺少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编著的实战化技能培训教材。

3、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也同样脱节

据了解,部分高职院校,为满足学生要求,基本上只要学生毕业,都会成为高级工。而这些高级工资格基本上不会被用人单位认可。

结果毕业生会陷入拿着高级工证书,干学徒工活的境地,工资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4、劳务实习

“劳务实习”期间,学生实习岗位、单位、效果,是否同其所学的专业技能对口、对学生规划未来职业生涯有无作用,基本无人重视 。

5、学校很难在教学上与行业、企业融合

一些制度难以落实,行业、企业和协会基本上是职业教育局外人;企业也仅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合作,互惠共利”。

6、学校在学生实习上缺少社会担当

部分职业院校在学生实习时,没有尽到院校应尽的责任,导致学生实习难度增加。

7、学校组建实习形式化,缺乏系统性

职业院校之间、应用技术型大学和高职院校之间,教学交流活动互相封闭,没有实现教学现场相互借鉴、教学手法相互学习等愿景。
 


 


 


 

 

学生痛点——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企业

 

1、学到的知识局限于理论,实操性差

职业院校学生“以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实习实践活动”这一通病必须加以重视。书本知识固然重要,然而“纸上谈兵”收效甚微。

2、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都相对弱化

相较于原来的职业技能院校培养出的技能人员,现阶段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都相对弱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难以实现从“人员”到“人才”的过度。

 



 


 

3、得不到真正锻炼自己的机会,学不到真正的技能

拘泥于表面形式的实习活动,缺乏真正的实践锻炼意义,没有办法将学生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技巧。

4、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忙着就业,盲目就业

学生刚毕业时处于盲目期,由于没有学习过系统的职业规划等课程 ,导致没有办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






 

5、大部分学生为了躲避社会竞争或者其原因不愿意就业

除了毕业后积极择业就业的学生,还存在一部分不愿意就业的毕业生。他们或是由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或是对职业选择不理想等原因,造成“毕业就是失业”的窘境。

 

6、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企业

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自己喜欢什么,导致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片混乱,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2、企业现有人才缺少系统性新技术学习交流的机会

3、当前很多园林园艺企业注重“关系”,只有专业型企业才能走的更远

 

4、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可持续,团队力量可持续
 


 


 


 



 

 

综上,我们要在发现问题后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校企联合工作更上一层楼。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林国手”

 

继续阅读······

深度解析校企联合新模式——把握新风向

深度解析校企联合新模式——重析校企联合

 

“乘风作案”—世赛园艺项目复盘观摩,不负你所期待!